黑龙江明水:乡土诗人乔士杰 一棵不老的蒲公英

2023-03-20 12:11:30来源: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审核: 高伟

一个瘦弱的小老头,略有点驼背,身材矮小精悍,饱经沧桑的脸,额头沟壑般的皱纹,短短的青丝没有一颗白发。表情写作时深沉严肃,开玩笑时眉飞色舞,一双小眼睛总是那么激情。69岁的他,就是明水县崇德镇农民蒲公英文学社社长乔士杰。

01.jpg

在文学社活动室的墙上,诗人贺敬之的题词“开展农民业余文艺创作活动,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分醒目。说起这幅”镇社之宝”乔士杰打开了话匣子。

1985年,当时30岁出头的乔士杰与本镇其他爱好文学的乡亲们共同创办了蒲公英农民文学社。当时有社员提出要是能够得到知名人士的题词该多好。于是,社员们尝试着给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写了一封信。

02.jpg

本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不久后便收到了回信。当看到贺敬之的亲笔题词时,社员们激动得直蹦。

谈到当初给文学社命名为“蒲公英”的初衷,乔士杰介绍:蒲公英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种子无论飞到哪里,无论土地多么贫瘠,都会扎下根来,开出美丽的花。

03.jpg

令乔士杰没想到的是,文学社一办到现在,整整39年!

39年的岁月沧桑,当初那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步入中老年,社员们的作品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主题,唯一不变的,是文学社的初衷。

截至目前,文学社累计发展社员300余名,其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名,省级诗词学会会员12名,县级会员80名,发表数千篇作品,出版多部诗集,日常创作更是数不胜数。社员也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飘向全国各地繁衍生息。乔士杰本人也由农民身份转成到国家干部,镇文化站长,一辈子扎根泥土坚守他的文学社。就像蒲公英一辈子扎根泥土一样。他和他的文学社也引来国家与省市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采访。

04.jpg

“每天四顿小酒,每顿二两半,不喝酒写不出诗来。”社员们介绍现在的乔士杰。如今退休的他创作颇丰,带领他的“团队”创作兴致正浓,文学社新的作品图书正在印刷中。

时下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明水的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那是什么?也许我不说您也知道,那是怒放的---蒲公英!(高伟)